中国闽台缘博物馆
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简介
福建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正式开馆时间在2006年5月27日。建筑的顶部观景台犹如一朵盛开的和平莲,展现出古代天圆地方宇宙说的设计理念,有力的诠释了万物归宗的思想。博物馆分别设有闽台缘、乡土闽台、国际学术报告厅、临时展厅等。并通过藏品展示、研究、交流的方式各群从展示台湾与中国大陆的历史关系。
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楼的石壁雕容纳了两岸共同膜拜的妈祖娘娘、泉州的人文景观和著名的历史古迹、还有台湾的高山族文化和阿里山的民俗。这样的设计,让两岸的同胞在一同走进博物馆参观时,双方都能感受到海峡两岸之间浓厚的历史渊源,更心生亲切之感。
中国闽台缘博物馆“闽台缘”主题馆
1、远古家园:从远古时代探索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历史关系,在这里我们可以知道原来在远古时代,台湾与大陆之间是有陆桥相连的,当时的物相传、人类的互移,共同开辟了远古家园。而且通过两地考古发现,早期闽台之间也有着相似的原始文化。只是后来的这一水之隔几经沧海桑田后就变成了现在的台湾峡。
2、血脉相亲:早在周秦年间,由于闽越族就已是台湾少数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,宋元之后,有更多的闽、粤先民往返于台湾与大陆之间。到了明末清初,台湾的开发进入高潮,引来了更多的大陆移民,并与家乡保持着密切的联系,共修族谱,建宗祠等,并用家乡的地名在台开发新家园,就是为了昭示子孙勿忘故土。故此,闽台本就是同根同宗,一脉相承的。
3、隶属与共:自宋元以来,中央政府更重视对台湾地区的经营管理,通过建立行政军事基地以加强大陆与台湾的联系。台湾在历史上长期隶属于福建省管辖,直到1885年清政府才决定将台湾建省与福建分省管理。即便如此,闽台之间与是相互相助,勇抗外敌,守护着共同的家园。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,从古至今都是如此。
4、开发同功:台湾的进步、经济繁荣有一大部分来自福建移民的功劳,在明清时期,一大批福建移民抵达荒垦的台湾,为了生存与发展,他们在野兽出没的瘴疠之乡竭力于农垦、在风云莫测的台湾海峡捕捞,用自己的汗水与心血,将农业、手工业和商贸往来,一辈又一辈的将台湾建设成富庶之地。
5、文脉相承:如今台湾的民风、民俗、方言、曲世、传统工艺等都还保留着闽南和客家的传统风格,这是因为福建移民将家乡的文化习俗也带到了台湾,并在台湾开启了文化教育活动,加上后来清政府的统一,又建立了台湾与大陆一体化的文化教育体系,由此闽台文化也本承一脉。
6、诸神同祀:闽台地区大多数群众的信仰是相同的,台湾有很多寺庙其实都是由福建祖地分炉,至今仍有两地共祀,香火鼎盛。福建移民将家乡奉祀的神明请去台湾,为了在往返风云莫测的台湾海峡时得到庇佑,在开发新家园时对战凶险的心灵慰籍。
7、风俗相通:早期的台湾是一个移民的社会,加上闽台两地只一水之隔,所以福建先民在与家乡水土相近的陌生环境中也能很快适应,并保持着原来的生活、沿袭着家乡的风俗。因此台湾很多生活礼俗、岁时节庆、衣食住行都与福建相同,因此闽台的民风习俗至今依然相通。
中国闽台缘博物馆“乡土闽台"展厅
通过四个季节为主线的陈列手法,主要展示闽台两地节日的文化风俗。春季贺新春、元宵赏花灯、清明祭祖扫墓;夏季端午赛龙舟、中元赛普渡;秋季中秋博饼、商郊活动;冬节进香还愿,两岸共同敬奉神灵、烧王船等进香活动。同时还结合两地的人文景观打造了闽台老街、古戏台、古牌坊、蚵壳厝等场景,更能让参观者感受到闽台两岸的亲近。
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精品展品
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展品包括陶瓷器、金属器、宝玉石器、书画文献、纺织刺绣、石器石刻石雕、漆器、竹木雕、雕塑造像、粿印、偶戏类等展品。其中明泥塑释迦牟尼佛坐像、清彩绘木雕妈祖坐像、清木雕观音坐像、清织绣飞鹤官服补子、道光款铜编钟、民国锡制菱形双层亭式宫灯等都是馆藏精品。以下举例简单介绍。
1、明泥塑释迦牟尼佛坐像
坐像高35cm、宽25cm、身穿通肩大衣,身螺发,垂耳,结痂趺坐,涂彩,大多脱落,泥塑,博物馆现在所坐的莲座是后来加的。
2、清彩绘木雕妈祖坐像
坐像为高28cm、宽18cm的木雕作品,妈祖女神盘发,内穿袍,外加开襟大衣,身上涂有黄红彩绘,衣褶线条较双手捧圭或笏端坐于座上,面容娴静。
3、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火药爆绘画
“火药爆绘画”如同其名,是由火药烧绘而成的一幅巨型壁画,壁画的内容由一颗大榕树和交织的树根组成。再运用现代化led灯光艺术及计算机技术,将180个百家姓利用现代化的led灯光技术及计算机技术与壁画中的榕树交映显出奇妙的图腾。此画寓意着两岸同胞同文、同种、同根、同源的关系。
泉州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门票:免费参观
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开馆时间:9:00-17:00(16:30关闭入场)周一闭馆,法定假日除外
中国闽台缘博物馆电话:0595-22751800
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地址:福建省泉州市北清东路212号